海协会会长张志军发表新年寄语******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在《两岸关系》杂志2023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赓续初心担使命 砥砺奋进续华章》的新年寄语,代表海协会向台湾同胞致以新年问候和祝福。
张志军表示,2022年是海协会服务大局、砥砺奋进的重要一年。海协会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服务工作大局、推动交流合作、维护同胞权益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我们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举办“九二共识”30周年系列活动,系统回顾阐释“九二共识”的历史经纬、核心意涵和重大意义。我们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两岸一家亲”理念,妥善处理各类涉台突发事件和急难救助事项。我们积极推动与台湾各界联系与交流,广泛深交朋友,宣传对台政策,听取意见建议。
张志军指出,随着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战略规划和重大举措的全面实施,祖国大陆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内需、更高效能的治理,必将对两岸经济合作产生强大赋能,为广大台胞台企分享机遇和实现更好发展提供重大利基,为推进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奠定更坚实基础,提供更有力支撑。
张志军表示,尽管国际局势风云激荡,两岸关系阴霾笼罩,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无法阻挡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上下求索的坚实脚步和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价值追求。我们将切实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作出的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继续以中华文化激荡共鸣,以辉煌成就巩固认同,以中国精神鼓舞人心,以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付出更多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攒“年味儿”:隆德花灯“扎”出幸福年****** (新春走基层)攒“年味儿”:隆德花灯“扎”出幸福年 中新网宁夏隆德1月12日电 题:攒“年味儿”:隆德花灯“扎”出幸福年 中新网记者 于晶 花灯,代表着喜庆,象征着祥和。兔年临近,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花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苏红章制作了一盏名为“前‘兔’似锦”的花灯,表达了花灯制作人的美好新春祝愿。 12日,记者探访隆德县花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苏红章的纯手工花灯制作工作室,感受花灯中“扎”出的浓浓“年味儿”。 这盏“前‘兔’似锦”花灯为传统手拉花灯,小兔子通体白色,眼耳口鼻都可活动,舌头贴有“金币”,意味招财进宝;腹部写有“福”字,意为福气到来;内部则采用明火为发光源,寓意兴旺红火。 苏红章制作的花灯。 受访者供图隆德花灯是一门传统手艺,采用纯手工制作,历史悠久,起源于西汉,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是中国花灯艺术在西北地区的一支重要流派。在隆德,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上红红火火的花灯,表达美好期盼,祈愿幸福太平年。为了传承这门手艺,数十年间,苏红章设计花灯无数,近千张草图无一重复。 在苏红章看来,灯架是一盏花灯的灵魂。为了塑造最灵动的造型,在制作每一盏花灯之前,苏红章都要先画出草图,再根据草图,将苇料、竹料或高粱秆弯曲,用尺子精确量好距离,将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材料绑扎固定,形成花灯的骨架。 “古老的花灯在骨架处的连接部分一般是用黑、白麻纸搓成纸捻子加以固定,后来为使花灯更加结实,就采用绑丝固定了。”苏红章一边制作花灯一边讲解着传承中的变化。 而变化不仅在于花灯骨架从芦苇、竹竿等变成了铁丝和钢丝,过去用来照明的蜡烛和油灯也被各色各样的彩灯所取代,糊裱花灯所用的纸张或者布匹,现在多采用丝绸、刺绣、绢布等。 说话间,一盏福禄寿三星灯的灯架就制作好了。接下来,就是剪彩纸、糊彩纸,贴流苏等工序,花灯的每处设计、每个细节,苏红章都谙熟于心。在苏红章看来,花灯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他将福禄寿等元素融入花灯中,让人们在赏花灯的同时感受到来自传统花灯和手工艺人的美好祝福。 苏红章告诉记者,扎花灯不仅是传承手工艺,也是为了留住人们记忆中的隆德。他将隆德的传统文化与花灯技艺相融合,也将这座城市许多人共同的家乡记忆藏进了手中的一盏盏花灯。一本本的画册,是他的人生记忆,也是隆德的城市记忆。 据苏红章回忆,儿时,每逢佳节,隆德夜晚的街道总是热闹的,老老少少在街边列队而站,闹花灯、马社火、舞狮……花灯伴随着传统民俗流转出不同的色彩,这些都是隆德这座城对于花灯的记忆。 “原以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手艺会逐步淡出大众视线,没想到恰恰相反,如今还挺受市场欢迎的。”苏红章说,尽管时代在变化,工艺在进步,但传统手工艺呈现出的吉祥如意没有变,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变,节日的欢乐气氛没有变。(完)
|